如姬夫人的来历、年龄、闺名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记载甚少而无从考察了。何况太史公向来对女子不看重,所有描写到女子的都一笔带过,所有女子的出场都是为了做一下配角人物,临时演员而已。戏演完了,史书上留下个名字算是费用了,然后该消失的消失去。
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年代,我们只能知道如姬夫人是魏国安釐王的宠姬,在没有进宫以前她的父亲被人杀害。不知是因为如姬的美貌惹来了豪强的觊觎,于是进行强取豪夺,乃父拼死保住如姬而自己被杀;还是如姬的父亲也是魏国贵族,由于跟其他贵族发生利益冲突,而被贵族陷害杀死。史记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是猜测。但是不管出于哪种,百行孝为先的时代,如姬夫人对父亲的死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一心想为父报仇。想想自己已经是接近一个国家权力的顶峰了,又深受大王宠爱,于是如姬恳求夫君魏安釐王替自己报父仇。只可惜,国君是国君,问题是个能力平庸的国君,魏安釐王曾经下令全国为如姬寻杀父仇人,结果三年都没找到。如姬依然是家仇未报,辗转难眠啊!这一拖,就拖了三年。三年的宫廷生活,如姬知道何时该沉默。
也许,也许魏安釐王是真的无能,找不到如姬的杀父仇人,这个时候如果如姬再一再提及,反而让大王颜面尽失;也许,也许魏安釐王不是那么无能,他其实找到了如姬的杀父仇人,只是这人是贵族,跟魏安釐王是有些关系的,魏王不便动手。于是便谎称下令全国也找不到,这样一来,如姬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魏王不愿动手,假使如姬再提及,魏王也是不可能会愿意为美人而戴上轻士卒的帽子的,甚至或者会认为如姬夫人是繁琐女人而渐渐不再宠爱。于是,在魏王面前如姬渐渐沉默了... ...
按照道理,一国之君找不到爱姬的杀父仇人,而作为魏王弟弟的公子却能找到,(后来如姬夫人的仇是魏王弟弟公子无忌帮忙报的)的确是比较让人奇怪的事儿。极有可能是魏王其实找到了,但是杀如姬父亲的人是魏国的贵族,所以魏王不能动手。那么也验证了如姬夫人的父亲很可能是魏国的贵族,因为跟其他贵族不和,于是被人密谋杀死。但是也极有可能是公子真的这么厉害,毕竟公子曾经在无意之中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魏王虽然“无能”,但有个非常有能力的弟弟---魏信陵君公子无忌。
据记载,战国时期的各国就知道魏国有公子无忌而不知道有魏王。这种解释按照字面上来说是夸张的手法来夸奖公子的能力,实际上意思是指六国有难都承认魏公子,有难都会想到魏公子而不是魏王,并不是说没有人知道魏安釐王这个人。不过在当时公子的名声的确比魏王好,的确比魏王更让人信服。这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无忌的才能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他每一次都是为了别人而让自己身陷困境。如果说世界上有三种战争,那么可以分为三种,也有如下三种人:1、为勇气而战的;2、为惧怕而战的;3、为弱者而战的。1、为勇气而战的是雄心,比如项羽 ;2、为惧怕而战的是被逼,比如刘邦(斩白蛇的时候,被逼无奈才敢去斩);3、为弱者而战的是英雄,比如无忌。他总是为了别人,比如无忌在史书记载上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因为让别人安心而让自己变得锋芒毕露,被猜忌,最后导致魏王不敢委以重任于无忌。
这一次就是魏王和无忌对弈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魏王和信陵君兄弟俩闲着无聊,于是就一起下围棋,下着下着突然有士卒报来军情,说赵国要来侵犯魏国,魏安釐王大惊失色,这可如何是好,立马坐立不安,要召集群臣来商议对策。这个时候公子无忌便温文儒雅地在《史记》上出场了。公子按住兄长要起身之势,手执棋子,胸有成竹并且面带微笑着说道:“兄长不必惊慌,此乃赵王射猎是也!”说罢秉退士卒,继续下棋,但是魏王此时心里已经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了。不过魏公子果然是魏公子,没过多久,士卒再报来就如同是被魏公子安排好了的话儿,士卒报告说:“报告陛下,赵国并非侵犯我国,而是赵王在打猎。”原本担忧没有了,但是魏王却更加大惊失色了,原因便是这信陵君的能力。魏王心想,他身处魏国,如何知道赵国内部问题?这岂不是太神奇了么?于是问道:“汝何以得知赵国乃是在练兵?”信陵君依然面带微笑,如实回答:“无忌府中有门客叁仟,有能力异士能够探得赵国军机... ...”是的,公子就是这样温文尔雅,这样敦厚老实的回答魏王,但是魏安釐王便心里猜忌,有弟弟如此神秘,自己这魏王的位置如何能安全?于是不再敢把大事任于无忌。说句后话,试想魏王只知道公子如此神,却没看见公子待自己乃至魏国也是很真诚、忠诚的?倘若魏无忌有心机,有心造反,凭着他的智商,大可避讳魏王的猜忌,避免这样锋芒毕露的时候发生,不会老老实实地告诉兄长事情的原尾,反倒惹了一世猜忌。
猜忌之事不消细说,暂且言归正传。
公子的确是这样一个人,他在王宫是高贵典雅的王子,在市井是寻求知己的书生,在弱者眼中是急人所急的侠士,在百姓心里是温文儒雅的公子,在敌人面前是喝令千军的将军,在如姬面前,是为父报仇的英雄……
如姬身处魏国,无忌的事迹自然是在宫廷里流传了的,也许偶尔在王宫内院,无忌与魏王见面之时,如姬也曾在珠帘后面探头偷窥着俊美潇洒的公子无忌。关于父仇,如姬知道大王是不可能会替自己报了,于是想到了魏国还有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公子无忌。她知道公子为人礼贤下士,急人所急,用一颗悲悯的心去守护乱世中的弱者。于是如姬便以嫂嫂的身份去求公子无忌,如姬见到无忌以后泣不成声,诉说着自己这三年来内心的苦闷与哀愁,信陵君在魏国也听说了此事,非常怜悯如姬,只是碍于大王曾经下令追查,自己不便做那狗拿耗子的人,要不然定又要被魏王猜忌。今天看见嫂夫人亲自来求,于是无忌欣然应承来了,随即命令他的门客帮如姬找到杀父仇人,替如姬报了仇,把仇人的人头装在盒子里敬献如姬。果然大仇得报,如姬非常感谢公子,心里的崇敬油然而生,并且当即许诺“如姬领受公子大恩,他日若有差遣,愿为公子死,无所辞。”
这一句话的分量可不轻,一句话许诺便是一个生命。其实按照女子的心思来想,大多都是自私的,若不是有那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感情,估计许这种诺言的是少之又少。但是如姬许了!死都愿意了,还有什么不愿意为他的?信陵君听到这话自当如姬是狭义女子,一笑置之。只是没想到,这不久自己便真要去求她。
公元前262年,狼虎之强秦在长平把赵国打的落花流水,大将白起坑杀赵军40万人,并且趁胜追击,围攻了赵国都邯郸,赵国将要遭受灭顶之灾。情急之下,赵国的平原君公子赵胜想到了夫人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国家魏国,魏王听说果然也够义气,马上派大将晋鄙将军率领军队去救赵。秦王看见魏国竟然敢救赵,发下话来“谁要是去救赵,灭了赵国以后第一个攻打谁。”魏王是吓大的!被秦王这么一恐吓,连忙命令晋鄙之军停下来只是观望。赵国这边已经快要抵抗不住,赵胜只有求妻弟魏信陵君公子无忌了。世人都知道公子无忌急人所急的心,平原君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赵国的求救信在魏公子府里已经堆成了山,公子无忌也很是担忧,第一担忧赵国,第二担忧在赵国的姐姐,第三担忧赵魏两国亲如兄弟唇亡而齿寒。于是连连去兄长魏王那里请求让军队前进去援救赵国。魏王对无忌的话充耳不闻,毫不在意。公子无忌没有办法,决定率领自己的三千门客前去和赵国同存亡,也算是尽了自己一份力了。
信陵君率领门客赶去赵国,途中经过自己经常礼让的侯嬴那里,因为不确定此去还会不会有回来的机会,无忌下马前去和他道别。侯嬴非常冷淡的叫公子一路好早,信陵君真的就走了,但是想想自己待侯先生不薄,为什么侯先生这样?难道是在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有疑惑的时候总是想到是自身的错,不愧贤公子之名)信陵君就跑回去问老先生,一来二去,侯嬴终于决定要献出自己的计谋:因为公子曾经帮过如姬,如姬夫人也许诺“愿为公子死,无所辞!”现在便可让受宠的如姬夫人去偷魏王的虎符,(注:虎符就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大王和将军一人一份。)好调动晋鄙的大军前去救赵。公子一开始觉得这样对如姬岂不是陷如姬于不义,大王怪罪下来,如姬一个弱女子可担待不起啊!但是这事情关乎着两个国家的存亡,侯嬴又在旁边鞭策,说死一个人,便可解一国之围,也算是死得重于泰山了。(鄙人有些鄙视侯嬴这种拿女子不当人命的思想,虽然如姬曾经这样许诺,难道就真的让如姬去赴死?)掂量轻重以后,无奈之下,信陵君果然去求如姬夫人。
信陵君非常不好意思的去见如姬,说明来意。如姬微笑“妾愿意为公子死,何况关乎两个国家存亡。虎符,有什么不可以偷的。”后来如姬便在宫中灌醉了大王,趁大王熟睡的时候为信陵君偷了虎符,成全信陵君的想法,让他前去救赵。
所有的事情发生只是因为如姬曾经说过一句“我愿意为你。”
信陵君拿到虎符便赶去赵国边境接应大将晋鄙,见面便是客套一番:
“不知信陵公子驾到,末将有失远迎,还望公子见谅。”晋鄙道。
“呵呵,将军在外多有辛苦,岂敢有劳!”信陵君回答云云。
晋鄙疑惑,在王宫的信陵君为何突然到此,于是问道信陵君来前线的原因,信陵君用善意的谎言说道:“大王知道将军在外多有辛苦,特地派我来接替你。”
晋鄙更加疑惑:“接替我?”大王可是畏惧秦国所以特地嘱咐自己不许前进的,怎么又突然派信陵君来了?不由的怀疑,问道:“公子手中可有兵符啊?”
信陵君正是窃了兵符而来,于是马上拿出兵符:“有,请将军过目。”
晋鄙半信半疑的拿过兵符,再拿出自己手里的兵符对照,呀!真的是一样!但是此事非常蹊跷啊。深思熟虑以后,晋鄙决定要禀报大王,问个清楚再看。
信陵君原本就是偷来的兵符,一旦被问立马就穿帮,于是马上争辩道:“我手中都有兵符,将军为何还如此拖延?赵国眼看就要保不住了,我连夜赶去都怕来不及呢!”
晋鄙也算是个忠义之士,(只是不懂得变通)他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信任信陵君,要问清楚魏王。信陵君担心的就是这个,所以早在侯嬴计谋要斩杀大将以示军威的时候,信陵君便暗自落泪,为老将军难过,但是生在乱世,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这也是无可奈何。于是信陵君手下的朱亥大喝一声,一锤子锤死了晋鄙。士兵们看见将军被杀,都乱成一团,要替将军报仇。此时信陵君又表现了自己的威严和人格魅力。
信陵君站出来,大喊一声:“有我信陵君在此,谁敢造次。今日晋鄙将军不听王命,已被我就地正法,全军都听我信陵君调遣。”士兵们看见是魏王的弟弟信陵君来了,于是都愿意听信陵君调遣。
于是,信陵君再一次表现了自己的仁慈之心,此时,信陵君长长地说了一段:“众将士听令,父子两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家;兄弟俩都在军中的,兄长可以回家;家中是独子的,也不要去打仗,都回家奉养父母;剩下的精兵勇士,跟我们一起奔赴邯郸,援救赵国!”整顿以后,信陵君便率领着精兵八万前去救赵。赵国城民也是上下一心抗击强秦,此时魏军从外面杀来,将秦军双面夹击在里面,不一会儿,胜利的捷报就报来了。此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
窃符救赵的男主角便是这信陵君公子无忌,与其搭档的便是那深宫中的忠义红颜如姬夫人。窃符以后,男主角可以“狡兔三窟”,他留在赵国称罪不归,而魏国留下来面对这残局的只有如姬一个人。一国的兵符被窃取,其罪自然是足够诛杀的。聪明如如姬,她是不可能没想到过自己的后果的,但是时间紧急,她只能猜测到自己的后果,却没有时间去想自己以后艰难的路。原本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然后是大发雷霆怒目相对;原本是三宫六院羡慕的女子,然后是被其他贵嫔趾高气昂的嘲笑;原本是荣华富贵集于一身,然后是清冷冷宫孤独终老……
关于如姬的结局,《史记》中最后没有提及,不过结合当时的情形,按照现在的思维大胆假设,理智分析,如姬的结局有三种:
第一:冷宫幽禁到死
第二:父亲坟前自杀
第三:回到后宫安稳终老
第一的说法是因为魏安釐王怎么着也要立自己的威信,不如一国之君的颜面荡然无存。但是魏安釐王始终不会一怒之下而杀如姬,因为魏安釐王虽然有些昏庸以及目光短浅,但是他是个很重视感情的人,只是昏君,并非暴君。虽然在王室里面,亲情就变得单薄如纸,但是在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魏安釐王请回信陵君,俩人相拥而泣这一段是有的。演戏也罢,真情流露也罢……所以魏安釐王很可能只是很生气,对宠姬很失望,为了惩罚如姬的义无反顾而把她打入冷宫,从此相忘江湖。
第二的说法是出自郭沫若的《虎符》,不过我更相信这个吧!因为如姬是个明白事情轻重的女子,他为了公子窃了一个国家的虎符,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暂且不说她和公子之间有没有暧昧吧!但是她心里至少是内疚的,因为她背叛了宠幸她的王。古代女子一般都以男人为天,她的天待他并不薄,她的背叛很可能会让她心里很内疚,为了不让魏安釐王带“绿帽子”,为了“赎罪”,她就去了父亲坟前自杀。还有一点就是如姬的出现原本就是因为她要报父仇,那么父仇报了,公子的恩情也还了,她可以安安心心地去了。这样的如姬反而让人更加钦佩。
第三的说法,应该要从《东周列国志》开始说起。《东周列国志》曾经记载如姬这样的辩驳魏安釐王:“妾父为人所杀,大王为一国之主,不能为妾报仇,而公子能报之。妾感公子深恩,恨无地自效!今见公子念姊之故,日夜哀泣,贱妾不忍,故擅窃虎符,使发晋鄙之军,以成其志。妾闻‘同室相斗者,被发冠缨而往救之。’赵与魏犹同室也。大王忘昔日之义,而公子赴同室之急,倘幸而却秦全赵,大王威名扬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妾虽碎尸万段,亦何所恨乎?”
看过这些话以后,相信魏安釐王这位不是明君的君主也会明白如姬的心,看见她对一个国家的担忧,会知道她的大义吧……所以很可能在公子救赵回来以后,本来就爱着宠着如姬的魏安釐王又会把她从冷宫召回啊... ...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也不排除,相信更多人愿意是这种结局吧!毕竟“人之初,性本善”。
=====================摘自天涯